南宋 刘松年《斗茶图》,立轴,绢本设色,纵57厘米,横60.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卷描绘的是民间斗茶情景:几个茶贩在买卖之余,巧遇或相约一起,息肩于树荫下,各自拿出绝招,斗试较量,个个神态专注,动作自如。此图中四人,二个已捧茶在手,一个正在提壶倒茶,另一个正扇炉烹茶,似是茶童。画人物用线多为铁线描,爽利细劲,以疏笔皴擦山石,鱼鳞皴示松干苍劲斑驳之态,淡墨渲染山地。画面工写兼备,细致与豪逸并存, 以高山的苍翠秀润使人物更显生动传神。 河坊街上的饮茶风俗作为当时杭州市井生活典型代表,在画作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图卷右上方有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为明代杭州人俞和所书,显系后来补书。
斗茶,又称“茗战”,斗茶最早出现于唐代中期。据无名氏《梅妃傅》载:“开元年间,(唐)玄宗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点。’”这是斗茶的最早记录。不过,在历史上最讲究、最热衷于斗茶的则要算宋代了。由于宋代品茶之风大盛,于是唐代开始的斗茶之风在宋代达到高峰。宋代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的一种评比茶质优劣的技艺和习俗。
如何斗茶,宋代唐庚的《斗茶记》写得较为详细: 二三人聚集在一起,献出各自所藏的珍茗,烹水沏茶,互斗次第。到了南宋,不仅名茶产地及寺院有斗茶之举,就连民间也普遍开展。南宋画家刘松年的《斗茶图卷》更是生动地展现了集市买卖茶叶民间斗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