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下茶友网!最值得信赖的茶友交流社区(www.chayou365.com)
茶友热线:13350848306|茶友首页|加盟合作|帮助中心

四茶齐长韵悠扬(图)

作者: 济南日报(济南) 阅读次数:0 1970-01-01 08:33
开栏的话
开栏的话

一直以来都喜欢那首名为《朋友别哭》的歌。歌词中写道:“有没有一扇窗,能让你不绝望,看一看花花世界,原来像梦一场……有没有一种爱,能让你不受伤,这些年堆积多少,对你的知心话……”说起这首歌,并与这个关于茶的栏目放在一起,其实,目的也只有一个:作为广大茶企、茶人的朋友,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产销连线”都不会改变初衷。

产销连线的初衷:为好茶找市场,为爱茶人找喜爱的茶。茶

为国饮,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壶里乾坤大,茶中岁月长,一把茶壶,一只砂罐,一曲茶歌,一瓣翠芽,都足以见证中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闽之山何苍苍,闽之水何泱泱”,山水交融的八闽大地,遍植被茶圣陆羽誉为“南方嘉木”的茶树。“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盛赞闽北茶叶之优质。

善茶的皇帝宋徽宗在他撰写的《大观茶论》中写道“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致清导和。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建溪两岸,闽北之茶多集中于此。

自唐而今,自建安而建州而剑州,建溪岸边的这方水土数易其名,茶香却经久不散,茶事也一直不绝。闽北种茶历史悠久,处处飘逸着茶香,弥漫着悠悠茶韵。

地处福建北部的南平,俗称闽北。中国的六大基本茶类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而在闽北这块土地上,却孕育着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四种茶类。 历史上的辉煌

宋赵汝砺《北苑别录》曰:“建安(今建瓯)之东三十里,有山曰凤凰,其下直北苑,旁联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上……”宋子安《东溪试茶录》载“建安山川特异,峻极回环,势绝如瓯,其阳多银铜,其阴孕钻铁,厥土赤愤,厥植宜茶。会建而上,群峰益秀,迎抱相向,草木丛条,水多黄金,茶生其间,气味殊美,岂非山川重复,土地秀粹之气钟,于是而物得以宜欤。”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北苑所产名茶代出不绝。

北苑御焙从南唐五代十国龙启元年(公元933年)至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持续御贡达四百五十八年。

北苑贡茶始于南唐五代十国,盛于两宋,衰于元,继而兴起的是武夷茶。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形地貌,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色、香、味俱全的武夷岩茶引起了官家重视。公元1302年,武夷山设立了皇家焙茶局,称为“御茶园”。从此,武夷岩茶正式成为献给朝廷的贡品,每年武夷山的茶叶,沿着一个个驿站,经过几千里路程递送进北京。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1557年,整整255年。

政和茶叶的渊源可追溯到唐末宋初。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当时的关隶县因进贡白毫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隶为政和”,沿用至今。到了清朝,政和白茶也因其价格不菲,故有“嫁女不慕官宦家,只询牡丹与银针”之说。

由于明代开制芽茶,使得闽北茶在明清之际获得大发展,红茶、白茶与乌龙茶、绿茶并茂齐辉,形成了闽北茶品种齐全、质量上乘的局面。

许多文人墨客以品茶为乐,吟茶会友,或饮茗或吟诗。自陆羽《茶经》之后,品吟闽北茶的茶诗、茶文、茶联层出不穷,茶事文事相生相长,一缕一缕地飘扬着闽北茶之韵。

“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末误用其趣,一饮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屠隆《考粲余事》)

梅尧臣偏爱建茶(闽北茶的别称),流传下来的十多首茶诗中很大部分是写建茶的。欧阳修对建茶情有独钟,乃至晚年退居仍念念不忘:“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建溪苦远虽不到,自少尝见闽人夸。”

明代,在武夷品茶颇得岩韵真谛的陈雨诗云:“毫尖似雪细于丝,活水须烹品色时。只许素人来共啜,莫教肉鄙酒徒知。”

现代赵朴初先生于武夷山饮茶后,在《闽游杂咏》中写道:“饱看奇峰饱看水,饱领友情无穷已。祝我茶寿饱饮茶,半醒半醉回家里。”

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在品饮闽北茶汤之后产生愉悦、空灵,从单纯的物质享受升华为高尚的精神享受。

南平的“绿色金矿”

晚清一位闽籍博物学家在其《闽产录异》中称:“凡茶,他郡产者,性微寒;武夷九十九岩产者,性独温。”究武夷茶品第不同的原因,正是武夷山地理环境的影响:“岩皆特拔挺起,凡风、日、雨、露,无一息之背;水泉之甘洁又胜他山;草且芳烈,何况茗柯。”在武夷这样的山水之地,连草都有芳香烈韵,何况茶呢!

考察南平茶园,多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茶园土壤由火山砾岩、红砂岩及页岩组成,土质疏松透水通气性好,表层腐植厚,有机质含量高,富含养份。

这些年,南平利用空气好、水好、生态好等优势,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借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环保需求,打生态品牌,生态茶产业强势崛起,“大武夷”品牌声名鹊起,成为当地的“绿色金矿”。南平市政府将良好的生态环境看做是南平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

近年来,南平市依托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科学的茶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全面推行茶园标准化建设,提出了联手打造“武夷生态茶”品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大红袍”为引领,打造绿色武夷生态茶。如今,随着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打响,大红袍身价倍增,效益直线上升。在发展大红袍作为南平市茶产业主导品牌的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周边茶业的发展:建阳主打闽派水仙、建瓯主打建瓯水仙和矮脚乌龙;松溪主打松溪绿茶;政和主打政和白茶、政和工夫。整个南平茶品牌声名日盛,茶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蒸蒸日上。
当前,南平全市茶园面积60.9万亩,全市QS认证茶企583家,规上茶企60家,规上茶企总产值58.7亿元,市级以上茶业龙头企业26家,其中国家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通过ISO9000、HACCP认证企业13家。基本上建立起了以“武夷山大红袍”等公共品牌为主导,以企业专有品牌为基础的区域茶叶品牌体系。全市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个、驰名商标4个、著名商标59个、名牌产品23个。这将会进一步提高南平茶叶的附加值,对大力提升产业水平,促进茶业增收,推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四川宜宾早茶开园采摘

>"/>早茶开园仪式民族广播网成都2月17日消息(记者刘涛通讯员李清凌)二月的四川宜宾春意盎然,阳光和煦、十指纤纤,采茶女将一粒粒嫩绿的茶芽摘下放入框中。2月17日,2017年第十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开园采摘活动在宜宾市翠屏区明威乡茶园牧歌生态早茶基地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宜宾产好茶,好茶在宜宾”为主题。在广阔的早茶生态基地内,采茶女们进入到各自的采茶 ...

2017-02-20

首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启幕 23国家和地区茶界大咖共襄盛会

年会现场 3月17日上午,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国际茶叶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小组、中国茶叶学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在四川宜宾市正式举行。作为茶界的一次盛会,本次年会吸引了来自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茶界代表、国际间茶业行业组织负责人及国内部分产茶省份茶叶消费市场的代表等共计300余人参加。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正式为川茶 ...

2017-03-17

品牌赛事 等你报名 | “君子四雅”茶空间大赛 2017年再度来袭

2016年四川茶行业十大关键词

2016年四川茶行业十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