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茶友网12月21日讯:首届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暨有机茶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本次论坛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主题是“弘扬茶文化、做强茶产业、共圆中国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省社科院郭晓鸣副院长,省社科院博导齐建国、省委农工委副主任杨新元、原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与标准研究中心主任叶志华、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陈胜昌、江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余悦、四川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云、国家突出贡献专家李永田等12位嘉宾,以及来自四川省主要有机茶企业代表和媒体共计200多人参加大会,各路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发表主旨演讲,开展热烈对话交流,深入探讨建设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的发展思路与实现路径,为四川茶产业建言献策,取得了深化交流成果,促进做强川茶产业的预期效果。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
首先郭晓鸣代表本次活动主办方致辞,他说:四川生态环境十分优越,非常适宜茶叶发展。为深入落实四川省政府2014年关于加快川茶产业建设茶叶强省建设的一号文件精神,促进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凝聚共识,搭建起国内外茶企业与四川茶企业广泛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茶叶优势基地项目、优秀人才等优势资本、技术、先进管理实现对接,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推行茶叶产业、产品高端化和多样化发展,打造川茶品牌,扩大川茶的影响力、竞争力,进而推进四川茶产业大繁荣,大发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王恒丰同志
论坛期间,王恒丰先生针对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和有机茶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三名三高“的要求。他表示,推进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三名三高“是其正确的价值取向。
王恒丰说,“三名“即名茶、名品、名企; ”三高“为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质量水平、提高服务水平。”要以企业发展为核心,打造一批名茶、名品,还要提高技术水平、质量标准,提高营销服务的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名茶核心示范区。“
四川本色联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述国
会上,作为建立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积极推动者、有机茶联盟执行主席周述国先生表示道:四川在全国率先建成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助推川茶产业发展,剑指千亿茶产值,希望有机茶联盟在社会各界大大力支持下、鼓励下、关心下,携手并肩克服各种困难。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将四川产茶大省发展成茶叶经济强省,争取早日实现振兴川茶的宏伟目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博士、教授李后强
李后强博士在论坛上发表了《让世界消费中国名茶》的主题演讲,从茶文化、茶产业的角度阐述了打造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的必要性,李后强表示:“川茶发展的基础较好,产量、品种、门类都比较齐全,产业琏比较齐全,但在世界上的销售比例较低,尤其是价值链、附加值低,占有率差,这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同时,对于如何才能让世界消费中国茶,李后强表示,需要通过示范区的建设来打造我们的名茶走向世界的路径,要从经济性、科学性、借鉴性方面考虑,尤其是要把品质度、知名度、美誉度、收益度联系起来统一研究。”
中共四川省委农工委副主任、博士杨新元先生
杨新元博士在论坛是发表了《四川茶产业大有可为》的主题演讲。 关于一号文件后,四川茶产业将会形成什么样的产业基础?杨新元解答到:四川省将重点打造两个区域品牌,要重点建设20个茶产业强县,建设三百万亩生态高效茶叶基地和规模化有机茶叶现代化基地。同时,政府会重点支持收入达到5千万以上的龙头企业,鼓励国内外大型茶企和投资企业,组建产销联盟或产销集团,还将建设6—8个加工产业园区,提升技术创新园地,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并在茶叶重点产地建设三到五个信息发布、仓促、运输等交易市场,支持品牌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全省重点支持5—7家出口型茶叶企业,支持中国茶叶博览城,川茶博物馆等的建设,同时,要加强对川茶产业的财税扶持。
杨新元继续讲到,从现在川茶产业的发展来看,确实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政府的决心很大,也希望企业积极参与到这场振兴川茶的活动中来。四川要多举办高规格的论坛活动,这也是宣传川茶,塑造川茶品牌非常好的机会。
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齐建国先生
齐建国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循环经济和中国名茶产业》的主题演讲。 首先齐建国先生讲到:品茶是文化,但茶本身是一种物质,千百年来茶一直在提升我们的生命力,所以,茶品首先要卫生、安全,要真正实现环保健康,就一定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道。茶是健康产业重要的物质生产链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四川名茶的发展一定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这是我们健康的本源。
如何实现四川名茶产业的循环发展?齐建国教授说,四川要发展名茶首先从最基本的肥料的有机化开始;第二生产过程要有机化,要无废的生产;第三循环利用,第四生产制作绿色化,要实行绿色的茶叶制作技术;第五生产体系的循环集成,就是要工业、农业集成,茶产品加工集成,第六我们要产品创新,品牌创立,四川不能一直作为茶的一个原料供给基地,这样永远带动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不能带动与当地农民的共同富裕。
国家知名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农业科学原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志华
叶志华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从茶园到茶杯确保饮茶安全》的主题演讲,叶教授主要从茶园、加工到产品,检验检测,然后真实性的识别与溯源,以及到饮茶与健康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说明和论述。
说到四川茶叶,叶志华教授说,四川茶叶和全国茶叶一样,茶叶生产基本是以小农户,小茶园,加工都是小微企业,大企业不多,茶叶的销售都是一些批发零售的生产资料初级阶段业态。小农户如何获得大市场,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建立以标准为主体的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才能使我们的茶从茶园到茶杯,才能保障从小农到国际市场的安全。
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世界生产力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教授陈胜昌
陈胜昌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科技兴茶 品牌治川》的主题演讲,陈胜昌先生认为四川是一个古老的茶乡,也是种茶饮茶的发源地,四川茶叶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是“饮食习惯”的客观原因。所以,发展川茶,要首先坚持发展国内市场,树立国内知名度和威信的问题,关于川茶发展,陈胜昌先生开出的药方是,一个叫科技兴茶,一个叫做品牌化。
陈胜昌先生说:利用科技创新,不要光把眼光放在小小的茶叶上来竞争,其实茶叶在生产、制造加工、销售过程中的科技成份的提高,保证它的质量前提下的创新还有有很多地方可以挖掘。陈胜昌先生强调说,企业现代化发展,国家是要扶持,这是在政策方面,但在品牌建设方面,主要是靠企业自己,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改革开放三十年,计划经济的想法已经不适合时代的需要,有机茶发展是个四川茶产业的契机,我希望四川茶叶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抓住科技,抓住品牌,走出一条繁荣之路。
江西社科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余悦教授
余悦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中国名茶文化核心示范区建设与前景》的主题演讲。余悦教授讲到:建立“中国名茶文化核心示范区” 一定要站在中国名茶文化核心示范区的基础上,站在中国的高度上,站在有机茶发展的高度上,站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来考量建立这个核心示范区的。一定要以有机茶形成我们的产业,形成我们独特的文化性质的产业。
关于怎么做?余悦教授提出六点建议,第一个把茶文化一站式消费体验做出特色;第二建立个茶文化历史文化展示区;第三建立茶文化学术研究高地;第四茶文化教育体系的完善;第五茶叶贸易的拍卖收藏服务体系的建立;第六是加强名茶文化核心示范区的宣传推广。
最后,余悦教授用一首“名茶文化”藏头诗结束了演讲,“名山胜水卧烟霞,茶起巴蜀展风雅,文韬武略拓新路,化育天下满京华”。
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云
王云会长在论坛上发表了《川茶发展现状及创新思路(创新品种甜茶)》的主题演讲。王云首先对四川的茶叶基本情况做一个介绍。他说四川省有120多个县(市、区)种植茶叶,截至目前,全省产茶面积已达420.6万亩,茶产量21.9万吨,该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三位。综合产值达到300多亿元,产值名列全国第四位。四川茶企拥有的中国的驰名商标已经达到12个,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6个,省级龙头企业29家,著名商标23个,上亿元的企业收入的有十家,五千万的企业达到23家。
在四川茶叶发展的不足上,王云总结道,第一我们的观念落后,小富即安思想严重。第二畏难情绪强,第三是我们埋头苦干,但是从不交流,很封闭,这三种观念是制约我们产茶整体的发展。
如何解决四川茶叶发展困难的问题上,王云提出七个方面的建议,第一要树立远大目标,不断克服畏难情绪和自我封闭意识;第二茶园面积不能片面追求规模,要稳定面积,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第三打造龙头大企业,龙头企业是专业发展的牵引力,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剂;第四一定要打造知名大品牌,我们政府的力度还不够,落实不能仅仅在口头上重视;第五要狠抓质量,一个是产品的感官质量,第二是卫生安全质量,第六开发特色产品,狠抓科技创新,产品是基础,质量是核心,产品像风格型、方便型、保健型等方面发展。王云认为,有色联盟推出的甜茶是一个产品创新,它是有机茶,黄酮类的衍生物,研究出来它有降脂、降血糖、降压等功能,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第七要努力开拓市场,一定要走出去,要向政府,向社会多做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主任、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永田
李永田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茶之魂----弘扬茶文化共圆中国梦》的主题演讲。李永田根据他多年的研究,首先对茶文化做了一个定义,他说:“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悠游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从世世代代种茶制茶饮茶的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总结了对茶的热爱,对茶的根基,对茶的希冀,对茶的崇拜,从而给茶了一种精神,一种节操,一种人格,并搭建了一个民族的共识,加之到文化当中,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简而言之,茶文化就是‘茶之魂’”
讲到了发展茶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李永田教授说:“茶行业的老板们,既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搞实的茶,又要深刻的理解茶文化,做强自己的茶文化,虚实结合才能把自己的企业做大。”
会后嘉宾合影
会议结束了,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和有机茶文化产业发展在四川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四川茶叶又一次站在产业发展新的起点,接下来的路,我们该怎么走?各种专家、学者提出了对四川茶产业发展的良好建议和美好愿望。我们的决策者们、企业家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挑战。
首届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暨有机茶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为四川茶叶带来什么样新格局和新的发展:
“三名三高“ 指引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方向
论坛期间,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王恒丰针对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和有机茶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三名三高“的要求。 “三名“即名茶、名品、名企; “三高”为“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质量水平、提高服务水平。”要以企业发展为核心,打造一批名茶、名品,还要提高技术水平、质量标准,提高营销服务的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名茶核心示范区。 “三名三高”的战略是今后四川川茶产业正确的取向,也是推进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树立了纲领性建设方向。
打造名茶核心示范区 让世界消费中国茶
本次论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在论坛上发表了《让世界消费中国名茶》的主题演讲,从茶文化、茶产业的角度阐述了打造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的必要性。建设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将发挥示范效应、引领效应,对于依托川茶优势,整合资源,实施名茶品牌战略,形成合力,抱团发展,加快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川茶走出国门,让世界消费中国茶,占领国际市场有着重大的传播作用。
确立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打造完整产业链
从古到今,四川都是中国的产茶大省,四川省社科院在2013年成立“打造中国名茶核心区课题组”,提出将广元、雅安、宜宾、西昌四点相连所形成的菱形范围,包括成都、眉山、乐山、雅安、宜宾、泸州、资阳、内江、南充、巴中、广元、绵阳、德阳、凉山和遂宁等15个市(州)规划为中国名茶核心区。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考察,由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有机茶联盟重点成员单位联合全国多家投资企业,首批确立在雅安、泸州、成都建设首批中国名茶“三大核心示范区”。在本次论坛上,也正式举行了“有机茶产业核心示范区”、“甜茶产业示范区”、“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的项目建设签约仪式。从源头对四川茶业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完整产业链,实施中国名茶品牌战略。
有机茶践行质量标准提高茶业附加值
会上,四川省有机茶联盟主席周述国介绍,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打造有机、绿色等放心茶。未来在打造四川名茶核心示范区方面,将以村、社和种植个人或企业种植茶叶基地为主要目标,以乡、镇、县(市、区)为行政执法监控的茶叶种植基地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茶叶种植不乱施化学农约和化学肥科,以保证茶叶原料安全。同时,促进各茶叶加工企业进行标准化,以各级行政执法监督部门为支撑,建立健全茶叶加工体系,防止不法企业造假制假,保证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并建立健全茶叶产品营销监管追踪索源体系,杜绝产品质量在销售过程中渗假以次充好的行为。只有把有机茶做好,才能发挥茶产业的高附加值和带动效益。
首届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暨有机茶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的在成都的成功举行,是四川茶行一大喜事,为年初四川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加快川茶产业,建设茶叶强省建设的“一号文件精神”提交了一份总结报告,也是2014年四川茶行业重大活动的收官之会。来自北京、江西、四川产业专家齐聚四川,为四川茶产业发展巅峰激论、建言献策;四川主要茶叶企业负责人、相关领导、行业媒体汇聚一堂,互相交流学习,增进友谊,共同见证和经历的一次茶产业盛会。今天正值冬至,让我们共同期待四川茶行业春天的来临。
现场图片:

现场签到

四川卫视的节目主持人杨旭
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签约仪式,携手共建中国名茶和中国名茶文化
泸州有机茶产业、甜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代表瀚源有机茶董事长李爱明(左一)
四川本色联盟执行主席周述国 (左二)
乐山有机茶产业、甜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代表四川森林雪有机茶业董事长龚华钦(右二)
中国名茶文化产业核心示范区代表龙和国际茶城董事长覃中显(右一)
大会合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