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茶友网10月17日讯:在峨眉山市普兴乡西北面,有这样一个村庄:绿林环抱,空气新鲜,有着成片的茶林和李子树,还有一群淳朴善良的村民。她有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光明村。
光明村面积2.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00米,常年居住人口628人,从峨眉城区驱车不到半个小时便可抵达。这里的山路虽然有些蜿蜒细窄,却甚是平整,新修的道路防护栏、山顶泻下的清泉、路边养蜂人的蜂房……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谐,就像一幅优美的水墨画。
特色种植富村民
光明村湿润的空气、酸性的土壤、适度的海拔,十分利于茶树生长。多年前,普兴乡政府大力推广茶叶种植,光明村走在前列,取得良好效益。目前,光明村以种植川茶为主,占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为良种茶,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1100亩。
除了茶叶种植,脆红李是光明村的另一支柱产业。谯富军是光明村的脆红李种植户。“我过去就种些玉米、蔬菜,只能够保持自给自足,没有多余的收入。自从种植了脆红李,我家的收入很快就上去了,今年水果销量达8万元。”谯富军高兴地对记者说,“如今我种了6亩李子、2亩枇杷,其中4亩是自己的地,另外4亩是承包地,目前我还打算多承包一些地,种植更多的水果。”
“我们现在正鼓励村民将茶树和李子树套种,因为这样可以增加村民的经济效益。今后,我们村还将进一步扩大良种茶叶种植面积,同时引进更多品种的水果,让作物产量更高,村民收成更好。”光明村党支部书记余道成如是说。
光明村不仅致力于提升村民收入,在民生、安全工作方面仍紧抓不放。3年前,由于没有统一的垃圾回收点,光明村垃圾成堆,村民家门口的垃圾无人回收,流经光明村的泥溪河更是“满目疮痍”。对此,普兴乡成立领导班子,责任落实到组,由组长带头负责卫生,同时加强宣传,对村民进行素质培训。如今,光明村道路干净,河流清澈,村委会门口的院坝里还设立了健身设施,村民在此锻炼、闲聊,其乐融融。
七旬老人的“独门秘笈”
讲到光明村,有位老人不得不提。他可以用传统的手工炒茶技术制作出咖啡味、栗香味、草香味等不同味道的茶叶。老人名叫罗开启,今年76岁,从事炒茶制作已有30多个年头。当记者问及为何能炒出这么多种味道的茶叶时,老人笑着说,绝对没有添加过香精,全靠自家的“独门秘笈”。
原来,炒茶时的锅温才是影响茶叶味道的主要因素。根据不同的锅温,采取听、闻、看等方式进行炒茶,一些细节便可以改变茶叶的味道。“我一直认为,我做的不是茶,而是文化。我炒茶时的每一个手势、每一道工艺都是文化,我还给炒茶的二十一道工序起了名字,比如‘清音双泉捧牛心’、‘瀑布映水帘’等。”罗开启说。
当前,机械炒茶由于省时省力已逐步取代了手工炒茶。对此,罗开启表示,将一直坚持手工炒茶,并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这关系到我们‘黑包山’茶叶的名声,也是我研究多年的一门技术,不能丢了。”罗开启说。
谱写光明好前程
光明村不仅景色优美,还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祝家大院是位于光明村一组的一座民国时期修建的四合院,占地面积2970.35平方米,由两座独立相连的建筑组成,窗棂、帘架、梁枋等部件古朴典雅,极具特色。同时,光明村还是远近闻名的“唢呐之乡”,过去峨眉山市每年“闹元宵”活动,光明村的唢呐表演都是不可缺少的节目。
“普兴乡将以仙牙村的桃花为核心,辐射到光明村等具有特色的村庄,发展乡村旅游。”谈及今后的发展,普兴乡党委书记简玉林说,“另外,我们将引进小型机械采摘技术,以此减少劳动力成本,扩大全乡的茶叶产量。”
“业壮、家富、人和、村美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将立足生态发展产业,扩大电网、引进标准化茶园和高档手工茶、加强技术指导……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我们的乡村产业得到发展,老百姓能够致富增收。”简玉林如是说。
>"/>早茶开园仪式民族广播网成都2月17日消息(记者刘涛通讯员李清凌)二月的四川宜宾春意盎然,阳光和煦、十指纤纤,采茶女将一粒粒嫩绿的茶芽摘下放入框中。2月17日,2017年第十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开园采摘活动在宜宾市翠屏区明威乡茶园牧歌生态早茶基地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宜宾产好茶,好茶在宜宾”为主题。在广阔的早茶生态基地内,采茶女们进入到各自的采茶 ...
2017-02-20年会现场 3月17日上午,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国际茶叶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小组、中国茶叶学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在四川宜宾市正式举行。作为茶界的一次盛会,本次年会吸引了来自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茶界代表、国际间茶业行业组织负责人及国内部分产茶省份茶叶消费市场的代表等共计300余人参加。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正式为川茶 ...
2017-03-17